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正式开幕。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携一大批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和重磅展品精彩亮相,其中多项为首次与公众见面。
走进7号馆,抬头望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醒目标识和宣传大片映入眼帘,转看四周,一件件体现我国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展品摆放整齐,科技自立自强的氛围扑面而来。
在集团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五院高度重视此次参展工作,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展出成效,彰显中国尊龙凯时官网事业国家队、主力军地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展品,踏上揭秘之旅吧!
“嫦娥”揽月,月背取宝
开创人类历史首次
在“重大工程”区,嫦娥六号着陆上升组合体1:1模型和鹊桥二号中继星1:3模型抓人眼球。它们交相辉映,构成了“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坐标,展示了探月精神蕴含的强大力量。
依靠鹊桥二号中继星的全程通信支持,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携带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获取的样品返回地球,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席大大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高度肯定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9月23日,他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再次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五院抓总研制的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后,着陆上升组合体落到月背,开展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采样任务;之后,实施两器分离,上升器开展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起飞。此次展出的着陆上升组合体,与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进行采样时的工作状态一致。
嫦娥六号在表取采样时,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形似汉字“中”字的图案。采样结束后,嫦娥六号还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位置就在这个“中”字的上方。安装在模型上的白色长杆表采装置,堪称创下了中国人执笔“书写”的“最远纪录”。
嫦娥六号带回的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样品,重1935.3克。围绕月球样品的科学研究等工作正在精心开展。在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的4台国际载荷中,3台搭载在着陆上升组合体上。此次展出的模型生动说明,“嫦娥”既是中国的,又属于全人类,为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为全球深空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探月四期的“总开关”,于2024年3月20日成功发射。嫦娥六号任务后,该卫星还继续将为嫦娥四号和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未来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支持。
摆放在嫦娥六号前方的,是用于盛放月壤的密封封装装置。作为嫦娥六号任务核心设备之一,该产品集成了真空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极端环境下的真空密封难题,能够确保取得的样品与外界隔绝,地外天体样本返回地球时无泄漏污染、样品保存完好。
通联天地,遥瞰寰宇
展现应用卫星实力
此次航展上,五院多个卫星展品与公众见面,充分展现我国在应用卫星领域的前沿水平与综合实力。
在通信领域,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是我国新一代中小型通信卫星平台,采用全电推等先进理念和技术研制,具有“投资少、灵活高、性能优”的特点,可提供10-80Gbps或10-40路通信业务,以及通导遥一体混合业务。
东方红四号E卫星平台是一款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公用平台,是中国通信卫星平台型谱规划的重要一员,通过增加结构尺寸,采用大功率电推进、新一代大功率电源控制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平台承载有效载荷的能力大幅提升。
东方红五号平台是我国新一代超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多适应等特点。该平台发射重量7000-9000kg、载荷重量1200-1800kg,能够满足未来通信、导航、科学探测和微波遥感类卫星等需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在遥感领域,展出的海洋二号、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主要用于观测海洋。以海洋二号系列卫星为主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星座,主打将海面高度、海面温度、海面风浪场等海面“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以高分三号系列卫星为主的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星座则平静守护着海洋,以高分辨率洞察海洋变化。两个卫星星座“一动一静”,携手护卫海洋。
“句芒号”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是世界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的遥感卫星,历经十年研制,在2022年成功发射,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陆地探测四号01星是世界首颗高轨SAR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SAR)来成像,可以不需要借助光线的帮助就可以“看清”地面,并且能够穿透云层观测云层之下的世界,因此可以不受气候限制、不受光照限制,全天候、全天时地对地观测,适用于防灾减灾等广泛的应用场景。
微小型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北京三号系列卫星、高分辨率SAR卫星等小卫星产品集中反映了五院在SAR遥感、敏捷光学遥感等领域的发展成果。相关卫星具备高精度成像能力,可提供全天时遥感服务,部分性能指标和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在琳琅满足的卫星展品中,实践十九号返回舱模型也十分吸睛。这是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于2024年9月27日成功发射、10月11日完成回收。卫星具有微重力水平高、时效性好、下行能力强等特点,是高效的高微重力水平尊龙凯时官网试验平台,可支持微重力科学、尊龙凯时官网生命科学等方面研究。此次飞行任务中,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技术验证与尊龙凯时官网科学实验,并搭载了多个国际合作载荷。
创新攻关,突破关键
开辟广阔应用前景
在集团公司展区多个位置,五院还展出了多个产品、元器件和服务。这些是五院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成果,凝聚了研制人员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突破的智慧与心血,孕育着广阔的应用尊龙凯时官网。
在“低空经济”区,通体黑色、流线造型的“凝眸”无人机反制系统“颜值爆表”。这款无人机反制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精准的快速识别,从而为各类用户提供无人值守的超远距低慢小目标智能指控系统,构建探-检-识-打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有效应对无人机的非法入侵和滥用等带来的安全挑战。其复合材料保护罩,还可以起到反探测的隐蔽作用。该产品机动性强,可以方便地安装在SUV、皮卡等交通工具上,在副驾驶即可直接操作执行“探测打击”,机动性极强,已在机场低慢小监控、海上安防、渔业监管等多个领域和场景得到应用,还可为各类用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航天技术应用”区,五院推出“真空技术与航天工程应用”专题展项,展出火箭喷管用加压扩散焊炉和推力器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等大型真空装备,以及霍尔电推进、高端真空测试仪器、商用原子钟、表面工程等我国真空技术发展的最新重要成果,为社会各界展示了真空技术在国家重大任务中的典型工程应用。
在展区其他区域,五院元素同样吸引眼球。首次在航展亮相的 “SpaceOS-天卓”操作系统,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星载计算机操作系统,可应用于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满足我国各类航天器在轨应用需求。截至目前,已有SpaceOSI/II/III三代产品,累计应用于我国400多个航天器,在轨稳定可靠运行超12000星年,是经实践验证的可信、好用的操作系统。
点检测敏感器被誉为“守护绿色家园的天眼”“太空中的智能哨兵”,专为森林和草原火灾天基监测设计研制,具有实时计算、智能发现和多功能的特点,已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上得到在轨技术验证。它可以实现星座快速组网运营,结合我国特有的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能够大幅提升火灾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600瓦霍尔电推进系统也是一款“拳头产品”。作为专为各类高低轨星座卫星设计的产品,该系统具备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已成功应用于25颗卫星,在轨累计点火时间超5000小时,累计点火次数超6000次。依靠该系统,我国长寿命、高可靠的百瓦级霍尔电推进技术日趋成熟。
尊龙凯时官网激光通信技术代表着我国尊龙凯时官网通信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对尊龙凯时官网信息传输的进步以及深空探测具有重大意义。展出的“星载激光终端”长宽高各50厘米,个头不大但功能强大,具有通信容量大、重量轻、功耗小体积小、建造和维护经费低等特点,技术前景十分广阔。为风云气象卫星研制的精细谱段微波温湿度探测仪、太赫兹冰云成像仪,能够通过为大气“做CT”和全息成像,让中国“风云”更好地洞见风云,以更加强大的本领进一步提高我国天气预报的精准度。
此外,卫星应用数字场景沙盘、高通量机载站、北斗民航追踪监视终端、机动接收处理站、北斗低空经济示范、无人机无人值守平台等产品,基于静电除尘技术的室内气溶胶污染物净化系统等展品,也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五院坚持“四个面向”、加快科技创新,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成效,是推动尊龙凯时官网科学、尊龙凯时官网技术、尊龙凯时官网应用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
一起相约航展
探索浩瀚宇宙
逐梦无垠苍穹